有人說,在百米井下,瓦斯檢查員是“用腳步丈量危險的掃描儀”。而在棗礦集團柴里煤礦通風監(jiān)測工區(qū),42歲的王勝利被工友們稱為礦井安全的“人形掃描儀”——他像精密儀器般穿梭于巷道,用14年的堅守練就了“毫厘辨風險”的本領,為礦井織就了一張無形的安全防護網。
“儀器會‘說話’,數據不摻假,但人得比機器更較真!”這是王勝利的工作信條。每天下井前,他總會提前一小時到崗,將光瓦儀、檢測管等設備校準到小數點后兩位。工區(qū)走廊的《瓦斯地質圖》被他標注得密密麻麻,哪個采面易積聚瓦斯、哪段巷道易出現一氧化碳,他都如掃描儀錄入數據般爛熟于心。一次例行巡檢中,他在回風巷嗅到一絲若有若無的酸澀味,儀器顯示數值正常,但他仍堅持擴大檢測范圍,最終在頂板裂隙中發(fā)現了隱蔽的瓦斯異常點?!八难劬Ρ忍筋^還準!”工友朱思東驚嘆道。
王勝利常掛在嘴邊的話是:“煤礦是我的根,干不好工作就是失職?!睘榱诉@份責任,他從未停止學習——反復鉆研《煤礦安全規(guī)程》,積累氣體檢測經驗。井下作業(yè)時,他能精準識別瓦斯、一氧化碳等異常氣體數據,為礦井防滅火和氣體防治提供關鍵依據。班前會上,他總將現場發(fā)現的隱患與氣體變化規(guī)律分享給同事,提醒大家“多看一眼、多查一遍”,把安全意識刻在每個人心里。
作為瓦斯班班長,王勝利的“較真”出了名。同事下井少帶儀器、操作不規(guī)范,或是瓦斯牌板位置不合理,他都會反復叮囑整改。他說:“平時多學點,井下多查點,或許就能避免一次事故?!?/p>
有一次他在工作面進行氣體檢查,感覺運輸巷隅角風量很小,風流流動非常小,此時,他立刻警覺起來。當即用隨身攜帶的儀器進行檢查,發(fā)現氧氣濃度低于規(guī)程標準,于是他立即要求現場施工人員停止作業(yè),撤除工作現場。他在該處設置臨時“禁止入內”警示標識,把情況迅速匯報給工區(qū)和通防調度。當工區(qū)處置人員到達現場時,王勝利仍然堅守在現場,始終沒有離開工作地點,直至把風量配置到規(guī)定要求、氧氣濃度達到20%以上,他才肯離開工作現場,從根本上避免了一次事故的發(fā)生。
在工友眼中,王勝利是班組的“定心丸”。他為人正直,吃苦耐勞,無論多難的任務都帶頭完成。有人問他為何十幾年如一日嚴謹,他答得樸實:“礦井安全無小事,每個細節(jié)都可能關乎人命?!边@份腳踏實地的擔當,讓他贏得了同事的信任,也守護了無數礦工家庭的平安。如今,即便智能化設備遍布井下,王勝利仍堅持每天手寫巡檢日志:“機器掃描數據,我們掃描生命——有些溫度,只有人心能量得準?!?/p>
(未經授權禁止轉載)